找到相关内容353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正精进释论

    正精进释论  正道亦称“圣道”、“圣道分”,是三十七道品之一类,四谛中道谛的主要内容,学佛人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指导。正道意为通向涅槃解脱的种正确途径,正精进是其中之第六正道。精进是很重要的,...见到彼岸的乐土。学佛者近年来已认识到这个问题,故于此我也不再做更多的谈论。  我们今天探讨的是“正精进”,请大家注意,这个是“正精进”而不是“精进”。学佛者要明白,世尊为什么要宣说正道,尤其是正精进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748511.html
  • 法的修学及次第

    举证论述,端在说明“法”的正见修学次第,有其不可逾越躐等的必然性。依此正见,趣入以“正道行入涅槃”,是唯一而不许别异的解脱正道;释尊临入灭时,仍然对须入跋陀罗说︰“若诸法中无圣道,则无第一沙门果,第二、第三、第四沙门果。以诸法中有圣道,便有第一沙门果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沙门果”。   对于“解脱道”的正法修学次第,再略叙其断惑证果之次第。依四阿含经来说,解脱有四种果位;须陀洹、斯陀含,阿那含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2250476.html
  • 佛教的心性论及其特色

    无种性者的数量远远多于具种性者。这些声闻种性者、独觉种性者和菩萨种性者,经由修习四念处或圣道等,最后分别证得声闻阿罗汉、辟支佛(独觉)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(成佛),而出离了三界,所以《杂阿含经》中,...无明的我执下。   五、心识的净化   A、佛和圣弟子的教导   掌握心识的无常、无我后,接着来看心识的净化过程,要有「明」或四念住、圣道才能导致解脱;要获得「明」有赖于已拥有「明」的佛和圣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0553016.html
  • “法”的修学及次第

    谛,则于深佛法,下知真实义;若不依俗谛,不得第一义,不得第一义,则下得涅槃”。上来的举证论述,端在说明“法”的正见修学次第,有其不可逾越腊等的必然性。依此正见,趣入以“正道行入涅盘”,是唯一而不许别异的解脱正道:释尊临入灭时,仍然对须入跋陀罗说:“若诸法中无圣道,则无第一沙门果,第二、第三、第四沙门果。以诸法中有圣道,便有第一沙门果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沙门果”。  对于“解脱道”的正法修学次第...

    宏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2863718.html
  • 五方佛传

    正定。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,其土有佛号阿弥陀,今现在说法。极乐世界,诸上善人俱会之处,黄金为地,庄严阶阁,七宝池中,功德水,四色莲花,香洁盈满,天乐常鸣,杂色众鸟,行树罗网,皆出法音,其音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圣道分,如是等法,其土众生闻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极乐国土,让众生安于修行之乐土。得生其中者,皆自在无苦,于法乐梵音中,谛悟大乘妙理,发无上道心,永不退转。依...

    佚名

    |五方佛|不动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22364720657.html
  • 佛经中有关“感受”的章节

    实相成为他的正念,专注于如实的实相成为他的正定;他的言语、行为以及生活都臻于纯净。这样,圣道的体现便臻于圆满。   M. 149, Maha-SalayatanikaSutta   九、正道的...种、苦受、乐受、舍受。这三者都是无常、有为、缘起,终将衰败、衰微、衰弱以至消逝。洞察此实相,圣道的行者便会对苦、乐、舍受保持平等。培养出平等心,便能离执着;离执的心培养出来后,便能获致解脱。   M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449341.html
  • 大般若经中“七觉支”之教育论

    、五力、七觉分、圣道分。  本文所论七觉分之教育,施设与进程依佛教般若思想发展到真空妙有二谛总持的不共般若时(不共者,不与小乘共也),不共般若亦云无作三昧,故云“以无所得心修三十七道品”,此是大乘...虽然只提出“七觉分”而论佛教教育;可使七觉分达到理想的成就使进阶圣道分(圣道分第五正思惟,是教育重要的主题。若思想不正;一切行为亦表现不正常。故施教者注意学生之心思活动)。当然如何能发起修习七觉分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3056459.html
  • 略述三十七道品

    弥陀经》说:“是诸众鸟,昼夜六时,出和雅音,其音演畅五根,五力,七菩提分,圣道分如是等法。”即使带业往生极乐之人,虽脱离生死苦海,似可不必用四念处,四正勤道品,但其他道品还必须修习,故弥陀愿力所化诸鸟...浮动,则用除,舍,定,三觉分收摄之,令心不浮动。能以慧照使定慧均等,故念觉分。   七,正道。又名圣道。修行无漏圣法曰正,能通涅槃名道。《法界次第》云:“是法通名道者,正以不邪为义。今此法,不依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358270.html
  • 五方佛传

    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,其土有佛号阿弥陀,今现在说法。极乐世界,诸上善人俱会之处,黄金为地,庄严阶阁,七宝池中,功德水,四色莲花,香洁盈满,天乐常鸣,杂色众鸟,行树罗网,皆出法音,其音演畅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圣道分,如是等法,其土众生闻是音已,皆悉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。极乐国土,让众生安于修行之乐土。得生其中者,皆自在无苦,于法乐梵音中,谛悟大乘妙理,发无上道心,永不退转。依阿弥陀佛之本愿,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4062937.html
  • “菩萨为实际而行般若波罗蜜” “大智度论”集粹之六十四

    法性皆空,无过性空者。为善法故莫懈怠。善法者;若布施、若持戒、无忍辱、若精进、若禅定、若智慧,若诸禅定解脱、三昧,若四念处乃至圣道分,乃至十八不共法,莫懈怠。一切法性空中,当知无碍相,无碍法中无懈怠者,...?是菩萨自行十善,亦教他行十善,自行禅定、慈心、舍心、四念处、圣道分、佛十力、乃至八十随形好,亦教他行。自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,亦教他令得。如是,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,终不懈怠。  须菩提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3363724.html